冷卻塔是集中式空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式逆流冷卻塔在大型公共建筑空調系統中有廣泛應用,而其實際運行過程中卻普遍存在著效率偏低的問題。方形冷卻塔采用兩側進風,靠頂部的風機,使空氣經由塔兩側的填料,與熱水進行介質交換,濕熱空氣再排向塔外。工業冷卻塔利用水和空氣的接觸,通過蒸發作用來散去工業上或制冷空調中產生的廢熱的一種設備。 干燥的空氣經過風機的抽動后,自進風網處進入冷卻塔內;飽和蒸汽分壓力大的高溫水分子向壓力低的空氣流動,濕熱的水自播水系統灑入塔內。河南玻璃鋼冷卻塔基本原理是:干燥(低焓值)的空氣經過風機的抽動后,自進風網處進入冷卻塔內;飽和蒸汽分壓力大的高溫水分子向壓力低的空氣流動,濕熱(高焓值)的水自播水系統灑入塔內。本文以冷機和冷卻塔構成的系統為研究目標,提出以冷機節能為核心的優化思路。建立半經驗理論模型,進行模擬計算,并在實際建筑中進行改造測試,總結分析得到針對冷卻塔風機聯合變頻調節和高低風速調節的控制方法。
本港一座辦公大樓進行節能改造時,觀察到大量公共建筑物的冷卻面運作情況。為了分析冷卻側對冷卻源效率的影響,定義了以下三個溫差:
從室外濕球溫度到冷機的冷凝溫度,這三個溫差分別表征冷源三種設備的運行特性。對于開式冷卻塔而言,冷卻水與空氣傳熱傳質的A限就是出塔水溫達到室外濕球溫度,即T3越小,就說明冷卻塔的換熱特性越好,反之則要考慮冷卻塔運行中是否存在降低效率的因素。
根據液氮2008年的記錄數據,對液氮冷源設備各部分的傳熱性能進行了研究。從1.1可以看出,內冷卻塔在冬季與過渡季之間的傳熱溫差過大,說明冷卻塔在這段時間內工作狀況不佳。本文采集了香港辦公大樓四座建筑物的冷源數據,包括 lnh,并比較了四座建筑物冷卻塔的逐時溫差
現階段大多數大型公建冷源的運行策略基本都是“一機一泵一塔”和“大機大泵大塔”。而從1.2中可以看出這種運行模式普遍存在冬季和過渡季冷卻塔效率偏低的現象。說明實際運行過程中卻沒有在這段時間內發揮冷卻塔的優勢,造成不必要的付出。
另一方面,冷水機組的能耗占建筑物空氣調節系統總能耗的30% ~ A 。因此,從冷水機組的角度來看,如何利用冷卻塔有效地提高冷卻效率,從而實現低投資、高回報,提高冷源系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