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卻水溫差:入口溫度—出口溫度大溫差 = 高性能
2.冷幅:冷卻塔出水溫度與入口空氣濕球溫度的差值:小冷幅 = 高性能
3.效率:
4. 玻璃鋼冷卻塔容量
冷卻塔容量單位為“千卡每小時”或者“冷噸”。
冷卻塔容量=冷卻水質量流量×水的比熱容×溫差。
大容量=高性能
5.補給水量計算
蒸發損失水量(E)
E = Q/600 =(T1-T2)×L/600
E 代表蒸發水量(kg/h);
Q代表熱負荷(Kcal/h);
600代表水的蒸發潛熱(Kcal/h);
T1代表入水溫度(℃);T2代表出水溫度(℃);
L代表循環水量(kg/h)。
飛濺損失水量(C):冷卻塔之飛濺損失量依冷卻塔設計型式、風速等因素決定之。一般正常情況下,其值約等于循環水量的0.1~0.2%左右。
定期排放水量損失(D):定期排放水量損失須視水質或水中固體濃度等因素決定之。一般約為循環水量之0.3%左右。
M=E+C+D
蒸發損失水量(E),飛濺損失水量(C),定期排放水量損失(D)。
冷卻塔用于空調時,溫度差設計在5℃,此時冷卻塔所須之補給水量約為循環水量的2%左右。
6.冷卻水流量
K·Q=C·M·ΔT
K:估算系數
Q:機組最大制冷量
C:水的比熱容
ΔT:供回水溫差
M:冷卻水質量流量
壓縮式制冷機組最大制冷量的1.3倍;
吸收式制冷機組(溴化鋰)制冷量的2.5倍。